寶寶的粗細動作發展

  臺大醫院復健部物理治療師‧林慧芬

前言

嬰兒從呱呱地到一歲左右開始邁出他人生的第一步,從雙手無意義揮動到能以指尖精確拿起一粒葡萄乾,其變化常令父母驚訝不已,會感覺到小嬰兒一直在變化週週不一樣。

一歲前的動作發展是日後許多動作技巧的基礎,我們常以動作「里程碑」看小嬰兒的動作發展。最常見的一句諺語「七坐八爬」道出老祖宗對小嬰兒大動作發展的觀察。通常大動作發展是由頭部控制開始,然後陸續發展出翻身、坐、爬、站、走……等。

 

粗動作發展

    頭部控制:一般將二~三個月小嬰兒抱直立時,嬰兒的頭就可以自行轉來轉去到處看,由躺姿嬰兒手起來時,剛開始嬰兒的頭會垂在後面,至三個月時嬰兒的頭慢慢可以與身體成一直線,五~六個月大時嬰兒的頭可以擡起,還可以自己用手將自己往上拉想要坐起來。如果將剛出生的嬰兒放成趴的姿勢,通常會是全身蜷曲在一起,頭偶爾可以擡一下子,或轉到一邊。等到六~十 二週大時,小嬰兒趴著時頭可擡約四十五度左右,到十二~十四週大時則可以擡到九○度。

    仰臥姿勢的發展:新生兒平躺時,四肢彎曲,頭常呈偏一邊的不對稱姿勢為主。四肢會自發性的隨意揮動,漸漸的動作增多且複雜,比剛出生時反射動作複雜許多,且越來越有目的性,例如伸手到嘴邊的動作一天比一 天熟練。小嬰兒三~六個月躺著時兩腳會交替踢直動作,兩手會在胸前互碰。六~九個月嬰兒的頭會擡離地面且手會抓自己的腳玩。

    翻身:小嬰兒剛開始翻身只會翻一半,通常先會由側躺翻到仰臥,六個月大時通常會自己由仰臥到趴或由趴到仰臥,翻身自如。

    坐立:在四~五個月前的小嬰兒,如果抱成坐姿時,身體多還不太會挺直,在八週大時頭可以保持直立,直到十六週時,身體才可以稍微挺直。五個月左右可以自己的手撐著坐,七個月可以放手坐,九~十二個月會越坐越穩,可以由躺姿自己坐起來也會身體向前後左右取物再回來而不倒。

    趴與爬:三個月大的嬰兒趴著時,頭可以抬九○度,且可以用手肘撐著上半身,六個月趴著時手可伸直,只有肚子貼地,手腳都離地。小嬰兒剛開始只會原地打轉,到八個月慢慢地會出現向前爬的動作,十個月時可以肚子離地爬。

    站與走:個月大後寶寶扶著站,腳才可以支撐大部分體重。九個月可以扶家具站,也會攀著大人或家具站起來,在九~十二個月之間,漸漸越站越穩,並開始出現扶家具側移,也喜歡被牽著手到處走,起初需要牽著兩隻手,慢慢地牽一手也可以走得很好,一般一歲到一歲三個月左右,寶寶可以放手站與走。

寶寶剛開始學會走時,速度還無法控制得很好,走路時雙腳張得很開,手也會常常高高舉起,漸漸地走路時兩腳打開約與肩同寬,平衡度更好,手舉的高度可越來越低,速度與方向控制也越來越熟練。

等寶寶走路姿勢較穩定後漸漸可以蹲下來玩,也可自己從地上站起來。直到兩歲左右,寶寶走的技巧已可非常熟練,且開始發展出跑與跳的動作。另外,寶寶也會對上下樓梯很感興趣,剛開始時需要給予較多扶持,兩步一階上下樓梯,幾個月後漸漸會一步一階上下樓,一般兒童在接近三歲時大多可以不用旁人扶持而自行一步一階上下樓梯,且通常上樓梯技巧比下樓梯先學會。

 

精細動作發展

寶寶精細動作的發展需要有大動作能力為基礎,並且要有正常的知覺發展與認知功能配合。寶寶在二~三個月大時,雙手多無目的隨意揮動,三~六個月時剛開始會握著搖鈴與搖動搖鈴,並會注意到外界事物,開始嘗試想伸手去碰觸物品,漸漸地可越抓越準,並且開始操弄玩具,例如翻轉、換手、撥弄……等。

等寶寶坐的能力發展出來,且視力越來越好,在六個月開始會想抓小東西,剛開始是用手指「耙」,到九個月時會發現寶寶可以用拇指與食指捏起小饅頭吃,或精細到可以抓起地上的一根毛髮。直到一歲時,寶寶已會將小物品放到杯子或其它容器內。

與大動作發展相同,家長也可以藉由「兒童健康手冊」中的發展診察項目來對照自己孩子的發展是否落在正常範圍內。表一提供一些居家簡單可行的參考方法作為觀察孩子精細動作發展的指標,需提醒者為:此乃參考指標,並非絕對標準,如有任何疑慮仍需請較小兒專科醫師或進一步檢查。

 

 

 

表一:幼兒精細動作發展進程(參考指標)

寶寶年紀

幼兒精細動作發展進程

一個月

會反射性抓住放入手中之物品。

二個月

眼睛隨物品移動可轉動90°以上。

三個月

雙手可移在胸前接觸。

四個月

可將用手抓住的物品送入嘴巴。

五個月

兩手均可抓緊小物品。

六個月

會敲打玩具。

七個月

坐著時手會各拿一塊物品,並可將物品換手。

八個月

手會像耙子一樣抓東西。

九個月

以拇指合併四指抓取物品,以食指碰觸或推東西。

十個月

拍手,敲打物品。

十一個月

會把小東西放入杯子或容器中。

滿一歲

以拇指和食指尖拿東西。

一歲半

自動拿筆亂塗,仿照別人從瓶子裡倒出東西。

滿二歲

會接球,會模仿畫橫線,可一頁一頁地翻薄書。

兩歲半

疊高八塊積木,模仿畫直線不偏離30°。

滿三歲

模仿畫圓形,學習用小剪刀、仍不會剪弧線。

滿四歲

模仿畫十字架。

滿五歲

模仿畫方形,模仿畫三角形。

滿六歲

模仿畫菱形。

 

 

如何促進幼兒動作發展

 

為人父母者莫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龍成鳳,坊間也有許多促進幼兒動作發展的書籍與影視產品。事實上,給予寶寶充分、合宜的陪伴與照顧,並輔以適量的活動與刺激,相信寶寶必可發展得聰慧健康,以下謹提供幾項促進幼兒動作發展要點。

1.           照顧者瞭解寶寶的發展:照顧者應先對嬰幼兒發展的順序有初步的認識,藉此留心觀察寶寶的發展,寶寶發展各有不同,有些會跳躍某些階段,照顧者可適時多加訓練各個階段應有的發展並引導至下一階段。

2.           環境安全合宜:布置一個安全合宜的環境,有利寶寶發展。

3.           利用各種知覺誘發寶寶與外界接觸探索的動機:寶寶一直在利用各種知覺與外界互動,也漸漸發展出各項能力。所以照顧者可利用看(視覺)、聽(聽覺)、觸摸(觸覺)、頭部與空間關係(前庭系統)及動作……等以誘發與外界接觸探索的動機,加上適當的環境或活動安排以利不斷練習、建立動作技巧。例如:寶寶趴著時可以在前面跟他講話或給予玩具誘發他擡頭起來看,可以訓練頭部控制及頸部軀幹伸直的力量。當身體可以用手撐得比較高時,前面放寶寶感興趣的玩具可以誘導寶寶伸出一隻手玩,玩具再放遠一點,可以誘發寶寶爬的動作。

4.           動作技巧訓練:姿勢與平衡控制的發展也要循序漸進。通常會先維持姿勢,然後學著重心轉移,動作範圍越來越大,然後出現移動的動作,接著技巧逐漸熟練。例如:在練習肚子離地爬時,小寶寶要先會維持四足跪姿,照顧者可以協助把肚子托起來,再慢慢放開,讓寶寶學著自己撐住。如果撐得很好,可以在寶寶坐著時,給予玩具在前方伸手碰不到處,再協助寶寶的手向前撐,身體向前變成四足跪姿。再來寶寶會開始嘗試採四足跪姿並前後搖晃他的身體。當寶寶覺得越來越有信心,會開始想要伸出一手或一腳,也就開始學爬了,此時大人可以協助他移動手腳。

5.          常用訓練方式:

(1)翻身訓練:大人可以協助將寶寶的一手或一腳拉向對側,帶動翻身動作,讓寶寶配合作出動作。

(2)趴的運動:用浴巾捲成圓筒狀墊在寶寶胸下,可以幫助寶寶以手撐起身體。大一點的寶寶可以趴在大人大腿上,練習四足跪姿。

(3)坐的訓練:讓寶寶採坐姿,四周用枕頭或凉被圍起作為保護,讓寶寶學習自己練坐。倘遇抱坐在大人大腿上,可給予前後左右輕微的搖晃,讓寶寶學習維持平衡,剛開始大人手抱(扶持寶寶背脊)的位置較高,隨著寶寶越坐越挺,扶的位置可以漸漸向下移,最後可僅輕扶骨盆或大腿。搖晃的幅度與速度視寶寶的能力,要在寶寶可以維持不倒與作出反應的範圍內,逐漸增加。

(4)站之訓練:利用矮几等高度與寶寶身高相當的物品,讓寶寶有機會練習站著玩。大人扶寶寶站立時,可以慢慢左右搖晃,助其練習維持平衡,或讓寶寶作出左右或向前跨步動作,誘發站立平衡反應。

(5)觸覺訓練 (妙如請問:可以這樣說嗎?   妙如想的是,如果都是翻身訓練,是否將此段挪到第一段翻身訓練,然後分成較為年幼者7~10個月以(如上文(1) ; 此段為10個月以上。     或者將此段列為「觸覺訓練」?)讓寶寶側滾翻或利用被單、棉被,讓兒童的身體左右籓滾。藉這刺激的體驗,可喚起其觸感覺,在提升其身體意識上是極為重要的方法。 



6.       學步推車:學步推車可以協助寶寶練習推著行走;但使用螃蟹車無助於寶寶早些學會走路,且使用螃蟹車之平衡方式與一般走路不同,所以除非特殊狀況,通常不建議使用。

結語

    每個人都是很特別、獨一無二的,因此寶寶發展粗細動作的進程也不一樣,父母不必操之過急。謹提醒父母或照顧者,以細心與耐心陪伴寶寶,並利用本文所提供之訓練方式協助或引導寶寶,幫助他們將每一項粗細動作都發展良好,即是為寶寶的未來奠定良好的基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ita的生活點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